数字人民币试点两年之后,迎来再次扩围。近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以及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业内专家表示,“在前期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加速推广,可以更好地覆盖零售类和生活服务类场景,让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更快落脚到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上,有利于带动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的提升。”

新添11个试点地区

形成全国铺开发展格局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第一批试点测试于2019年末,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2020年4月,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包括深圳、成都、苏州和雄安新区四地。随后于2020年10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地区和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形成“10+1”的试点格局。再加上本次新增的第三批11个试点,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共有23个。从首批四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公布到第三批试点出炉,至今刚好两年。

安信证券分析指出,从试点城市的范围来看,此次新增的11个试点城市涵盖了北方、西南、华南地区相关城市,与此前两批试点城市形成了较好的互补。至此,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已经涵盖了中国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等典型区域,形成了全国铺开的发展格局。

业内专家表示,自2021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重点区域覆盖全面,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二是试点规模急速扩大,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交易规模和开立数量屡创新高;三是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架构搭建完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9家银行被列为直接运营机构,数字人民币独立APP已上线运营,微信、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接入数字人民币,另有24家城商行通过城银清算中心接入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并参与试点。

招联金融董希淼表示,从此次第三批试点来看,数字人民币布局较为合理。第三批试点中浙江省辖内6个城市入选,或主要考虑到今年亚运会场景;与此同时,此次还兼顾了北方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相关城市,全面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相关试点。而且这些城市此前也均将申请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列入了其政府相关工作计划中。

董希淼认为,更多地区加入试点,有助于对数字人民币进行更大规模的测试应用,更深度地检验数字人民币系统性能,也有助于更多用户提前体验数字人民币的魅力。

央行会议指出,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等重大试点项目圆满成功,参与试点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

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支付效率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交易金额达875.65亿元,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笔者从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试点版)上发现,相关应用产品和场景要比之前丰富许多。以本次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为例,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不少观众就使用数字人民币在其冬奥会特许商品售卖店购买“冰墩墩”。其中,一位李女士,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绑定软件钱包,只需要打开软件“贴一贴”功能,即完成购买,李女士表示购买体验非常便捷。

作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工商银行在人民银行指导下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在智慧民生、数字政务、商事赋能、乡村振兴、同业代理等领域已经成功试点一批应用场景,形成了全面的个人和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产品体系,联合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在SIM卡、5G、智能合约等领域开展业务创新,携手数十家同业共建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让试点地区居民更便捷、更广泛、更舒心地体验数字人民币。截至2021年8月29日,工商银行已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1500万个,对公钱包190余万个,实现市场领先;试点36万余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与近60家同业银行建立数字人民币战略合作。

据了解,目前京东App、京东金融App、京喜App、七鲜超市等线上线下场景均已接入数字人民币受理功能,京东聚合支付数万家线下商户也已具备数字人民币受理能力。京东收银硬件产品,如自助收银机、柜台收银设备、智能POS机、一体机、京东收银SDK等,均全线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除了用户生活场景端的应用,京东科技还在行业创新引领数字人民币在B端场景的应用,如在京东集团试点数字人民币发薪、试点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企业支付和企业采购等,为数字人民币多维度扩容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与用户惯用的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体验非常相似,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充分保障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支付习惯。专家称,在使用数字人民币时,消费者既可选择使用“软钱包”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也可以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其中,“硬钱包”包括卡式硬钱包、手环硬钱包等形态,可匿名获取、使用,既安全、便捷,又充分保护个人隐私,能满足用户小额、匿名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使用简单方便,消费者可通过中国银行网点、硬钱包自助兑换机、定点酒店等渠道便捷地获取、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软钱包”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则可在各主要应用市场下载获取,如果消费者只是进行日常小额消费,仅需手机号即可开立任意运营机构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数字人民币虽然与目前常用的电子支付工具相比,具有相似性,但数字人民币确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专家称,一是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金融服务门槛降低

提高支付可获得性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数字人民币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业来说,数字人民币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

央行会议强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要坚持体现“人民性”,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数字政务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工商银行表示,将继续贯彻落实人民银行要求,坚持发扬数字人民币的“人民性”,赋能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在新一批试点地区,工商银行将因地制宜做好业务试点方案,进一步探索应用模式创新,降低支付成本,从运营体系、专业团队、客户服务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力争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目前在支付普惠领域还存在着“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在一些偏远山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较弱的地方,一些人群难以享受到数字金融技术带来的好处,而数字人民币作为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发行后,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群众即使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支付等金融服务,这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没有国内银行账户的来华外国游客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开立数字钱包进行小额支付。”董希淼说,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这意味着用户即使没有银行账户,同样可以利用手机号等唯一身份标识开通数字钱包,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看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数字人民币规则制度有待完善、受理环境有待优化、支付体系有待健全等。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开放包容原则,从供需两方面发力,组织持续优化数字人民币底层业务能力和基础技术平台,积极对外赋能,共同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在规则制定方面,以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实现防伪为前提,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结算效率高、隐私保护强等优势,既不能完全按照账户去管理,也不能照搬纸币去要求,该打破的要打破,该约束的要约束。在技术实现方面,发挥好指定运营机构各自优势和专业经验,持续开展技术迭代保持整体先进性,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间交互,推动不同运营机构钱包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账户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双层运营体系,研究既能激发创新活力又能提升服务质效的长效机制,营造激励相容、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产业主体共同参与、竞争选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满足更广泛用户群体和不同场景需求,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