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由万联网和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联合主办的 “2023第三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拟定于2023年6月28日在成都举办,大会将以线下会议+线上直播联动的方式举办,邀请国内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专家及企业家线下聚首,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机遇,围绕“推进产业数字化实践 构建产融一体化生态”分享研讨。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政策的鼓励加之科技的进步,供应链金融迎来了万亿蓝海市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受到市场追捧。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革,也对供应链优化重构和供应链金融丰富意义不言而喻。

曾任多年国际大型投行高管,在收购兼并、项目融资、证券承销方面成绩斐然,并曾完成多个大型IPO与兼并业务的汇盛资本董事总经理魏涛表示,供应链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脱实向虚难度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已经成为共识。

当前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保理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为质押品的贷款、担保、保险等业务。以商业银行为例,商业银行一般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授信为担保,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就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魏涛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根本在于供应链,涉及的环节、企业类型、参与主体等较为复杂和多元,资金流、信息流更是纵横交错,需要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包括传统授信、票据、现金管理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而银行在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针对供应链上所处环节、交易对手等确定不同融资要素(含规模、期限、利率、担保)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系统性地服务于供应链各个环节。

她指出,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并未真正打通或者说不完整,供应链各环节以及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交流平台等各参与方的信息数据独立性仍比较强,银行尚无法根据其中的信用要素进行有效或独立进行风险定价。尽管存在一些实践上的困难,但供应链金融仍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力方向,这不仅有助于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提供新的增长点,也有助于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盘活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现实问题。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魏涛表示,“要优化供应链金融生态,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国际产业链深度融合,保障供应链安全。监管政策需提前布局相关政策法规,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产业链中各类企业主体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不断规范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业务的发展。此外,还可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线上化风控监测,从而控制融资风险。”

魏涛认为,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业务环节、参与主体等较为复杂多元,仅靠商业银行无法真正践行,既需要互联网平台、物流平台、保理公司等方面的积极参与,亦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政策层面的不断优化整合各类生产、流通、交易等环节数据信息,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商业银行精准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打下基础。此外,可以通过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深耕并打造某一领域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借助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解决人工确权、贸易真实性等问题。而且,针对优质核心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ABS和标准化票据等产品,同时拓宽供应链金融和标准化票据的行业领域,以盘活企业应收账款等流动性资产,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将应用到产业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去,进而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协同效率,提升企业财务价值和服务客户能力。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深度赋能产融一体化新生态。(文/刘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