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江苏江阴5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王海涵)8 公里沿江、10 公里运河,组成江苏江阴“一江一河”的城市生态T台,昔日污染严重、噪音轰鸣的船厂生产岸线如今褪去工业痕迹,焕发青春活力。

上世纪90年代,在沿江大开发的背景下,江阴市长江岸线过度使用、土地超强度开发等问题严重,高峰时曾开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长江岸线,有4条入江河道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近年来,江阴市依托滨江城市、山水交融的自然禀赋优势,以“三进三退”的生动实践,唱响长江大保护的“江阴之歌”。

“近年来,我们投资256亿元左右,把原来23.4公里的生产岸线压缩至16.8公里,压缩后的岸线全部还给老百姓。”江阴文化商业旅游产业集团筹备组副组长朱贻军说,滨江公园建设跟锡澄运河公园建设特别注重文化的挖掘,比如漕运文化、工业文化、生活文化等。

5月17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江阴市黄田港公园,感受微风习习、绿影婆娑的“生活秀带”。

江苏江阴黄田港公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摄

黄田港公园东接韭菜港公园,西临澄西船厂,整个公园划分为中央广场和西侧休闲区两个功能区。中央广场区保留原有渡口候船大楼,形成独特的港口记忆。休闲区临近居住社区,重点服务周边社区居民,多样性的开放空间及室外活动被引入公园,形成活跃的滨江运动带。

当日,“长江美 霞客行”——江阴市“书法进校园”研学活动在黄田港公园里举行。20余名小学生研学启功先生题写的“鹅鼻嘴公园”、沈鹏先生题写的“鹅洲”等书法碑迹、听老师讲述徐霞客探寻长江源头的故事。

江阴文化源远流长,锡剧、二胡、书法等是江阴的文化符号。据介绍,近年来,江阴市深入推进锡剧、二胡、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全市几十所学校设立“小锡班”“二胡班”和书法基地,实现了传承与弘扬相结合、保护和转型相结合。

如今的江阴,工业遗存与居民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巧妙交融,让市民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