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昆明5月22日电(记者赵珮然、高敬)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22日在昆明联合发布更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实现对我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生存状况的全面评估和更新。评估显示,我国的野生植物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恶化趋势有所减缓,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在当天举行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介绍,此次更新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汇集了全国相关研究院所、大学等数百位专家的力量,覆盖了全国野生高等植物39330种、脊椎动物4767种,有595种高等植物和157种脊椎动物因相关数据得到补充,其濒危等级获得了更新评定。

此次评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受威胁物种的变化情况,相比上次评估,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有86种因种群数量下降、占有区缩小、发现点减少等原因等级上升,406种因生存状态改善而“降级”,其中18种原疑似灭绝物种因野外调查重新发现而重新获得评估等级,重点濒危类群裸子植物受威胁比例下降了5%;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有54种等级上升,93种“降级”。

据了解,2013年和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先后发布。红色名录自发布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成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协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和制定保护对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