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一新生丁晓蔓来安徽芜湖上大学时,在高速路口就注意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字样,她当时觉得,这是个“琅琅上口的标语”。
去年,在参加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团委举办的“红帆读书会”时,她了解到芜湖市一代代工作人员为城市建设付出的巨大努力,心中备感震撼,“小到机场的停车坡道维修,大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真正展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资料图】
丁晓蔓是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行管201班学生,她对城市标语理解的变化得益于两个单位的牵手共建。一年多来,人文学院团委与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团委围绕政务实习、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学生骨干培养、志愿服务等方面结对共建。
2021年年底,安徽工程大学团委与团芜湖市委携手探索共青团组织市校合作新路径,14个二级学院团委分别与14个芜湖基层团组织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模块开展市校共青团组织“1+14”实践育人共建,打造校地共青团“合伙”新模式。
去年夏天,为了助推“1+14”走深走实,团芜湖市委和安徽工程大学团委开展“青领计划”,选拔79名全日制在读大学生到全市14个共建团组织兼任基层团委(团支部)副书记。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该校了解“1+14”行动中涌现的案例经验。
人文学院选派5名学生骨干前往共建单位芜湖市交通运输局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助理;选派4名学生骨干到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团委和芜湖市交通执法支队团总支开展就业实习。丁晓蔓是其中之一。
丁晓蔓参与“路政宣传月”志愿服务工作,向往来乘客耐心讲解公路法律法规、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了解群众需求。
丁晓蔓是一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此前,她大多从课堂汲取专业理论知识,对政府机关工作实际了解少。实习期间,她运用《秘书实务》专业课中的办公室管理、会务工作等知识,帮着整理资料、撰写稿件,参与会务,每天忙碌且充实。“提笔面对每一份材料、新闻稿时,我勤加思考,考虑可能面临的修改。这些工作需要我走出舒适区,培养耐心和细心”。
“我们还定期将市交通运输局团委的青年骨干请进学校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该校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利昕云观察到,当学生常态化“走出去”学习实践,活动场景拓宽了,也更容易将理论联系实际。
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遴选13名“青领计划”大学生到镜湖区基层社区锻炼。任镜湖区直机关团工委兼职副书记的经历让学生凌远志印象深刻。“镜心阅读”青年读书分享会活动中,他与芜湖市各领域优秀青年畅聊理想;在与弋矶山街道党工委联合开展“青老联学”活动中,聆听老党员们回忆峥嵘岁月;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加深对“能吃苦”3个字的理解。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负责人王康细数学院与团镜湖区委合作共建的工作内容和成效,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联学活动3次;开展“打造最干净的城市”系列志愿服务活动4次;开展青年阅读分享会系列活动3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10余次……
2022年6月21日,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组成古木遗香小分队前往芜湖市湾沚区益然香木榨产业园,探寻木榨油传统技艺及制作。学生张瑞涛回忆,团队成员走进木榨油生产车间的那一刻,古木油香飘逸,大家不由连连赞叹。通过老师傅的讲解,大家近距离了解到木榨油技艺背后的勤学积累。他了解到传统工艺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更将一位榨油师傅的肺腑之言铭记:“你们年轻人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保护。”
“我们与团湾沚区委结对重点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杨良军介绍,以往,学院青年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时,只停留在教师和企业层面的合作。双方结对共建后,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食品生产的全过程,更清晰地对比传统工艺和现代油脂生产的区别和优缺点。
近半年,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与芜宣机场团委开展交流、联学、志愿服务等近10次共建活动。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是走进芜宣机场参观,他们实地了解机场运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近距离感受芜湖产业创新的脉搏。
今年3月,经双方多次沟通筹备,学院团委组织30名学生来到芜宣机场助力芜湖航空马拉松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团委负责人张君将学生们的用心看在眼里:“孩子们花功夫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和服务需求,完善服装准备、活动对接等细节,也加深对芜湖通航产业发展的认识。”
安徽工程大学团委书记李恒奎介绍,“1+14”相当于校地共青团合作的总平台和框架,“今年,双方共建更加升级提档,由学校15个学院直接对接芜湖市15个基层乡镇,青年学子结合‘三下乡’实践,围绕乡风文明传颂员、乡村旅游代言人、乡村农产品设计师等主题助力乡村振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