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4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守护碧水 重绘江湖——湖南岳阳探索“与江共生”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查》的报道。
(相关资料图)
长江滚滚西来,洞庭湖浩浩汤汤。江湖交汇,孕育出千年古城——岳阳。很少有一座国内城市像岳阳这样,同时拥有如此体量的大江大湖。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写下流传千古的“江湖文章”。
捕鱼、捞虾、种稻、养猪、割芦苇,以及沿江建厂……世世代代靠水吃水,湖区老百姓挥洒汗水,写下属于他们的“江湖文章”。
只是,当沧海变桑田,褪去“鱼米之乡”的历史荣光,穿过工业文明的喧哗热闹,步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江湖之城”如何统筹发展与保护,长效“守护好一江碧水”,重写“江湖文章”?近年来,本报记者多次前往岳阳调研,观察这座城市对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景区一带。李亚妮 摄治理:不惜断臂求生 直面强烈阵痛
春光明媚,从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景区眺望,但见长江碧波浩渺,两岸柳绿花红,万物勃发。如果不是周边群众介绍,很难看出这里曾是“著名”的华龙码头,混凝土搅拌场常年运转,大卡车来往不绝,噪音隆隆、尘土弥漫、砂石成堆、污水横流。
环抱洞庭,襟带长江,岳阳拥有湖南境内全部163公里长江岸线、洞庭湖50%以上水域面积,以及大量内湖和中小河流。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沃野千里,这片土地沉淀着“湖广熟,天下足”的历史荣光。
靠水吃水,是水乡人世代延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是,当这种方式走向了竭泽而渔,换来水质恶化、湖面萎缩、湿地退化、鱼类骤降、鸟类减少、空气污染等,也意味着告别传统发展路径变得迫在眉睫。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
座谈会后,湖南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江湖文章”的治理新篇拉开序幕。“这些年来,岳阳以刮骨疗毒、断臂求生的决心治水,对污染问题出重拳、零容忍。”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说。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岳阳市拆除201处矮围;清理欧美黑杨7.01万亩;关停非法砂石码头155个,年采砂量减少94%;35家沿江化工企业,26家已关停或搬迁,剩余将于年内完成;关停35家造纸企业;拆除沿江小散码头泊位42个,提质改造码头泊位66个;治理黑臭水体61处。
尽管时隔6年,君山区委办副主任郑明军对拆除关停华龙码头记忆犹新:“尽管当时面临很大阻力,但我们坚决铁腕治理。”随着码头拆除,江滩复绿,生态步道等休闲设施修建,芦苇苍苍,候鸟翩跹,天气好还能看到江豚腾跃,曾经臭名远扬的华龙码头成为美丽的4A级景区、岳阳的网红打卡点。
岳阳市横岭湖湿地保护区候鸟翔集的场景。郭雨滴 摄 治理工作抓到了许多细微处。每年在岳阳靠岸的大型船舶有2000余艘,过去船舶停靠期间均燃烧柴油发电,噪音大,也污染空气。国家电网岳阳供电公司近年来建了7座港口岸电站、15套岸电装置、充电接口118个。船停靠时可以接岸电,大幅减少污染。
经过持续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逐年向好。2022年,岳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低枯水位破历史纪录、生态环境异常敏感脆弱的干旱背景下,长江岳阳段水质优良率100%,东洞庭湖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岳阳获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立为此自豪:“江豚、麋鹿、候鸟数量不断增加,洞庭湖生态修复被国家林草局评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不过,“断臂求生”也带来强烈阵痛。一是产业伤筋动骨。岳阳多个支柱产业与水相关,还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一批企业关停并转搬,冲击税收和就业。有干部回忆:“己内酰胺项目曾是王牌项目,一度传言要搬离岳阳,引发讨论,有人还认为‘谁放走它,就是岳阳的罪人’。”
二是补偿成本高昂。以临湘为例,当地有22家化工企业关停或搬迁,地方需筹措约15亿元,这个金额约等于临湘一年的公共财政总收入。
三是影响范围广。岳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生猪调出基地、水产品重点生产区,捕鱼、养猪、采砂、种杨树、割芦苇是千家万户的“饭碗”,转产存在严峻挑战。
“这些问题不解决,前期所有努力会白费。也许用不了多久,生态又会被破坏。”岳阳市发改委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办主任李怀安谈起曾经的担忧。
这是2021年5月30日拍摄的岳阳市城区沿湖一带风景(无人机照片)。邓红球 摄发展:艰难破局破冰 与江共生共兴
找到新出路,统筹保护与发展,成为摆在岳阳面前的紧迫课题。
许多干部回忆,原有发展路径被否定,不少人觉得失去了方向;环保督察问责、产业退出补偿、相关信访剧增的压力,一些干部投鼠忌器,不敢谈发展;甚至有干部提出“以后要躲着江、避开湖”。
“关键时刻,各级组织学习,展开讨论,统一思想。”李怀安说,岳阳依江傍湖,不可能离开水谋出路,必须围绕“与江共生”,推进产业提质、转型升级。
思想“破冰”,干部群众不再畏首畏尾,大胆展开探索,多个与水相关的“老大难”问题迎来破局。
渔业是岳阳的古老产业。得益于洞庭湖天然的资源优势,岳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全国知名的渔场,整个90年代更是达到渔业的巅峰。不过,这是建立在酷渔滥捕上的“透支消费”,代价是亲鱼群体数量变少、繁殖量下降、资源衰退的势头不断加速。“尽管中途实施了春季禁渔、大规模增殖放流,但于事无补。”岳阳市农业农村局禁捕退捕办副主任李天明回忆。
2020年洞庭湖正式启动“十年禁渔”,“江湖”终于迎来休养生息。只是,4600多户渔民的转产就业,成为地方面临的棘手难题。上岸渔民普遍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理财意识也差,转产就业难度很大。
除了提供必要的保障以及公益性岗位,岳阳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金奖补等,引导上岸渔民结合本身优势创业就业。“包括转行养鱼、养小龙虾、开渔家餐厅,有就业意愿的上岸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李天明说。
位于洞庭湖大堤的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安置了76户上岸渔民。“上岸了,怎么养活自己?”这是渔民熊玉兰上岸初最担心的事。
以前在湖里打鱼时,渔民们会把不便于保存的鱼制成风干鱼,回到岸上后销售给小饭馆。上岸后,熊玉兰和邻居们捡起手艺,从市场上买来养殖鱼,制作风干鱼,销售情况还可以。
看到这个产业有前景,君山区帮渔民建设了晒鱼长廊,并成功将风干鱼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组织渔民参加直播带货培训。多年形成的鱼市品牌,以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春能踏青、夏能赏荷、秋能看苇、冬能观鸟”的六门闸,如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渐渐带火了风干鱼销售,熊玉兰有时候一天能卖2000多斤鱼。
现在,渔民户均年收入已从上岸时2万余元增加到6万余元。上岸渔民不仅顺利转产,还吸引不少“渔二代”返乡创业,通过直播,把风干鱼卖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熊玉兰感慨:“以前在湖里打鱼,怕风吹。现在做风干鱼,天天盼风来。”
“六门闸的渔民转产顺利,收入不错,但不能代表上岸渔民整体转产情况。我们要更努力,争取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很多个六门闸。”李天明谈起未来的工作打算。
在岳阳的传统产业中,捕鱼历史最悠久,石化则体量最庞大。因水运便利且价廉、生产用水量大、排放便利,石化产业沿江而兴。经过多年发展,岳阳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基地,石化产业是岳阳第一个千亿产业,在带动区域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化工围江”问题也很突出,部分企业紧挨大堤,排放污水废气,长期破坏环境。“近年来,能耗、用地、环境容量等指标的约束不断强化,沿江化工发展受限,不搬离也会死路一条。”岳阳市工信局原材料与消费品工业科科长黄雄认为。
2020年,岳阳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启动“关改搬转”,坚决关停退出粗放型企业,再引导安全环保达标、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搬入化工园区,既能严密监管排放,又实现产业集群成链。
位于临湘的湖南化工农药生产基地,一度有22家化工企业,形成长达2公里的沿江化工产业带。为了彻底转型升级,临湘在距长江7公里外新建了高标准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对所有老厂彻底拆除,并进行土壤修复。
走进位于绿色化工产业园的湖南福尔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明亮的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经过灌装、打包等工序,一桶桶重金属螯合剂发往全国各地。
这是一家以生产冶金净化剂等化工新材料为主的企业。2022年11月底,公司在新址竣工投产,通过升级,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效率提高,能耗大幅降低,产能由原来年产3.5万吨扩大到16.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重金属螯合剂生产企业之一。搬迁转型后,福尔程获评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湖南省“绿色工厂”。公司董事长李永战认为这两年的经历刻骨铭心:“前期挑战很大,我们克服困难,完成转型,把挑战变成了机遇。”
一度传言要搬走的己内酰胺项目也留了下来,搬入了位于云溪区的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新技术,将建成为世界技术最先进、国内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云溪区区长蒋春艳介绍,该项目计划今年二季度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能带动发展下游工程塑料、纺丝、尼龙拉伸膜等产业,有望拉动新增产值1000亿元。
正是因为退出沿江,石化产业迎来破局,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据悉,岳阳将持续打造“油头化尾”协调发展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规划到2035年全市化工产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大破大立,终于闯出新天地。”岳阳市委政研室主任喻应康认为。
不过,石化产业要朝着7000亿元体量的目标发展,难免还会遇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近年来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也有体现,需要岳阳积极应对挑战。
这是岳阳市东洞庭湖湿地里麋鹿正在奔跑的场景(无人机照片)。周立 摄开放:用好江湖优势 走向大海远洋
春日阳光洒在江面,站在岳阳城陵矶新港码头,只见巨大的集装箱被缓缓起吊,稳稳装到岸边的江海船上,再运往世界各地。
忙碌的港口,背后是加快发展的开放型经济。“2022年,岳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36.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3%,进出口总值保持全省第2位。”岳阳市市长李挚介绍。
走出产业转型的阵痛,岳阳获得稳定发展。但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占得先机,岳阳需要更充分地用好江湖优势,走好开放道路,发掘新的增长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对岳阳的区位特点做了精要阐释。江湖交汇赋予的独特优势,让岳阳从古至今都是水路交通枢纽,既能通过长江上连西南、下抵沿海,进而联结世界,又能通过洞庭湖水系辐射湖南全省。
这一优势集中体现在城陵矶港。这座早在1899年就设关开埠的百年老港,位于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汇处,水面宽阔,不淤不堵,拥有11.9公里长江黄金深水岸线,是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常年可供5000吨级的江海轮停靠作业,丰水期还能通航1万吨级船舶。
如何用好这些优势,实现“跳出岳阳发展岳阳”,是对岳阳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考验。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城陵矶的发展明显偏慢。港口设备设施长期缺乏投入,老旧落后,自动化程度偏低;煤炭、铁矿石等货物露天堆积,污染问题突出;岸线开发无序,利益主体多,矛盾交织汇聚。“港区内曾有20多个小散码头,小船进出随意,还发生过撞船事故,航道不畅,影响大船进出港,客商说城陵矶港像个乡下菜市场。”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李建华感慨,岳阳进出口额一度在省内排名倒数第四,利用外资水平较低,属于“拿着金饭碗讨饭”。
2018年,城陵矶关停拆除小散码头,集中优势做强大港口,并斥资4.1亿元实施了城陵矶老港提质改造工程,其中包括建起日后成为“网红”的全封闭“胶囊”形散货大棚。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也建立起来并得到持续完善。
国家的政策加持也不断强化。2022年12月,随着海关总署对城陵矶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B类)验收通过,岳阳正式迈入“三区一港五口岸”时代。拥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中国(岳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启运退税港,平行汽车、肉类、粮食、水果、木材进口指定口岸等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
“政策效应很强,2020年9月24日岳阳自贸片区揭牌当天,即有总投资222亿元的16个项目签约。”李建华告诉记者。
基础不断夯实后,在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为60.06万标箱的基础上,湖南省委给岳阳提出“城陵矶港2022年集装箱量要突破百万标箱”的目标。
这被外界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肩扛重担,岳阳围绕降本增效、通道建设、货源拓展等开始攻坚,一方面,大幅提升港口作业能力、运力,仅集装箱作业线就从3条增加至7条,且24小时不间断作业。随着城陵矶松阳湖铁路专用线全线正式通车运营,以“铁水联运”为途径,岳阳联通18个省区市,打通了“一带一路”中部通道。另一方面,通过推进13个港口之间的合作,引导航运物流企业成功将东北、湖北、重庆以及省内货物在城陵矶“水水中转”,通过铁水多式联运,结合口岸物流奖补政策,把大量陆运货物转移到长江通道,持续拓展货源。
2022年12月28日9时,随着一个集装箱从“天益08”号班轮被吊装到汽车上,原来被认为难以企及的目标宣告实现。城陵矶港也成为继重庆港、武汉港之后,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大港”。
“集装箱吞吐量的具体指标,不仅衡量一个港口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更是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参考。”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主任钱丹青介绍。
从江湖奔向海洋,岳阳市进出口总额持续攀升,外贸“朋友圈”扩大到176个国家和地区。
格局:融省会拥抱长沙 出湖南打擂比拼
走进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内的中立塔机产业园基地,12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只需在屏幕上输入编程程序,焊接机器人就自动完成船型变位焊接。
生产忙碌,湖南中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戈激情满满:“预计每个月产值能达到9000万元,将实现全年产值超10亿元。”
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是湖南首个正式实施、岳阳与长沙跨区共建的“飞地经济”工业园,着眼对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之建立一个专业产业配套基地。
这个名声在外的产业园,和正在加快建设的虞公港、湘江新区湘阴片区等,构成了岳阳主动融入“强省会”战略、接受省会辐射的主体内容。
今年2月26日至27日,同处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江西省九江市组织党政代表团,对岳阳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港口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在考察小结会上,九江市委负责人认为,岳阳市干部群众视野开阔、眼界高远、创新敢闯、锐意改革的作风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九江学习,“九江决不能躺在资源‘矿山’上自我陶醉”。
过去在区域竞争中紧盯省内“对手”的岳阳,在今年正月初九的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提出要高点对标,“省内以长沙为标杆,学长沙、追长沙、融长沙”“长江沿线与九江、宜昌、赣州、襄阳、芜湖等打擂比拼,在工作理念、工作标准、工作要求上与这些地方对标对战”。
自信源于健康与发展。化工重镇浴火重生,多个产业走出阵痛,实现转型升级后,迎来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长江深水港的优势,跻身长江中上游“百万标箱大港”,加强打造“湖南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大港口推进大开放;去年GDP稳居省内第二,且进一步加大对身后“追赶者”的优势……“对于广大岳阳干部群众来说,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也更有干劲。”岳阳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余戈说。
尽管还面临航道维护水深受限、内河网络支撑不足、相关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存隐忧等具体困难,但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相继提出,以通江达海的城陵矶为结合点,处于几大战略交汇叠加节点的岳阳正在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出发,攻坚克难,化挑战为机遇,经历生态之变、产业之变、开放之变、思想之变,一个有望成为长江经济带枢纽城市、甚至与长沙组成“双核”带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全新岳阳正在加速崛起,一篇崭新的“江湖文章”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