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5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魏其濛 孙庆玲)租住在外办公5年之久的部分恒生电子员工终于在2023年得以搬入公司自己的新大楼,这被恒生电子联合创始人、公司监事长蒋建圣认为是“最感谢政府的事之一”。

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恒生电子发展迅速,近二十年来,企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5%之间,2022年的营业收入超过65亿元,员工数突破1.3万人。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信息软件企业,是杭州信息软件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全领域金融IT服务商,为超过2000家金融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蒋建圣说,对于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最大的限制是发展空间的限制”。


(相关资料图)

杭州高新区(滨江)沿江一景。王一嘉/摄

恒生电子2005年搬入杭州高新区(滨江),这块占地仅7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今天驻扎着69家上市企业。这是浙江省最小的行政区,发展不亚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也是全省最强的行政区之一,以不到浙江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全省2.8%的地区生产总值。

“滨江非常小,但是政府挤出了很多空间”,蒋建圣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滨江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巨人”聚木成林,用地资源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一段时间以来,恒生电子由于发展空间不足,“隔几年就要搬一次家”。

杭州高新区(滨江)政府了解恒生电子等企业的情况后,积极对接解决企业的用地矛盾,通过区内产业平台错位发展、工业综合体及三产留用地集中开发等措施腾笼换鸟,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空间上的支撑,这才有了2023年恒生电子新办公大楼的启用。

这只是企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感受“温暖”的一个缩影。蒋建圣毫不费力就能列举出如今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的诸多优势——数宇经济发达,生态圈繁荣;产业集群众多:头部、腰部、中小微企业梯队丰富;办事易,对口部门懂业务、通政策、服务意识强……

他还记得,刚搬入杭州高新区(滨江)时,这里只是钱塘江畔的一块滩涂农田,甚至还算不上本地人口中的“城边皮”。当时,为了员工上下班方便,恒生电子开通了班车,仅这块的支出一年就在百万元左右。

多年努力之下,杭州高新区(滨江)赚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底”,各类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快的建设和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亩均效益成果惊人,这里成了大家眼里的“国际滨”,成了创业者趋之若鹜的“朝圣地”。恒生电子每日的班车也得以取消,蒋建圣说,这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恒生电子一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另一个享受政府服务的直接案例是——5年前,有员工从恒生电子窃取了相关技术产品后,离职创办了新公司,在区政府积极推动协调下,恒生电子的知识产权才得以保全。

杭州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开门办公”到“前店后舱”的窗口服务,从“办事不过江、收费归滨江”到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从商事制度改革到“最多跑一次”示范区,高新区以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让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享受“恰到好处”的政府服务。

对此,蒋建圣的感受是“特别幸运,我们落户在滨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