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通讯员 占康

航天员景海鹏将再一次打破由自己保持的飞天纪录。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航天老将景海鹏带领乘组自信从容、步伐铿锵地集体亮相。这是景海鹏的第4次飞天之旅,屡次创造中国人飞行次数最高纪录的他,将再次打破自己的纪录。


(资料图)

这一次,第3次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带领首次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组成的神舟十六号任务乘组,执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08年11月6日,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获“航天功勋奖章”;2012年10月1日,获“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12月26日,获“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2017年7月28日,获“八一勋章”;2018年12月18日,获“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21年11月5日,获第八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背后,正是景海鹏一次次追逐飞天的梦想。他说:“梦想是很重要的大学,够不着,跳一跳、努努力,就实现了。”毫无疑问,在梦想这所大学里,景海鹏足够幸福也足够努力。他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个人梦只有融入中国梦才更加出彩。

5月29日11时,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这是神十六航天员乘组首次集体亮相。图为航天员景海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你已经三次飞天了,下一次还飞不飞

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此时,景海鹏成为中国首位两度飞天的航天员。有人劝他,你已经功成名就,也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航天事业风险那么大,没必要再拼了。可他说,作为一名航天员,报效祖国最好的方式就是飞天,只要祖国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再上太空。

为了继续追逐飞天梦想,他自觉和年龄小一轮的年轻战友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承受离心机8个G的过载,坚持相同的标准,甚至付出更多的努力,直到成功入选神舟十一号任务乘组,并再次担任指令长。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带领航天员陈冬一起飞向太空,在轨飞行33天。

任务期间还出现了一个插曲,一天凌晨,天地话音通信链路突然出现问题,只有视频没有声音。如果问题不能迅速解决,就可能导致任务中止,紧急返回。紧急时刻,他们一边按照地面指令迅速开展在轨排查,一边通过视频写字鼓励地面科研人员:“你们别急,我们挺好。”经过天地共同努力,天地话音系统终于恢复正常。

那一年10月24日,景海鹏还在太空中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收到了很多人的祝福。

任务成功后,景海鹏成为中国首个三巡太空,且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2017年7月28日,景海鹏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同年,他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10月18日,作为首位“党代表通道”的代表,记者问他:你已经三次飞天了,下一次还飞不飞?

“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次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航天战士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无限忠诚!”景海鹏回答。

60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成为每天标配

距离神舟十一号任务圆满成功已经过去了7年。在这7年中,景海鹏的岗位有过几次变动,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航天员——出征太空是航天员的主责主业,为国争光是航天员的初心使命,必须时刻准备、任党挑选、再立新功。

景海鹏在陆军某部任职期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学习习惯,随身携带了所有飞行训练资料,定期和教员进行电话沟通交流,利用周末定期回队训练考核。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睡过觉,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而且已经4年了都没有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如果因为其他工作耽误训练和课程,景海鹏一定会进行补课和加练。就连出差期间,景海鹏的行李箱里会携带一个“秘密武器”——跳绳。

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成为他每天的标配;70多本手册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令都已烂熟于心……经过多年的坚持,景海鹏的身体素质和飞行技能依旧优秀。

2023年3月10日,景海鹏在水下训练中。徐部/摄

2022年6月,景海鹏和第三批航天员里的2名新人组成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执行任务,景海鹏第三次担任指令长。

前两次担任指令长时,景海鹏带领乘组反复练习,不仅做好自己的工作,还精准把握整个程序、每一项实验以及队友的每个动作。正是凭着这种“分秒不差、毫厘不失”的严谨作风,成就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和中期在轨驻留任务的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个全新组合,首次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种类型的航天员组成。面对2名比自己小了整20岁、毫无飞行经验及太空环境体验的队友组成的“跨代乘组”,景海鹏深感责任重大。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安全地把他们带上天,并安全地把他们带回来。”

“请科研人员喝着茶,和我们一起享受飞行成果”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是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个飞行乘组。在这次任务中,他们将承担更艰巨、更繁重、更高精尖的科学实验。加上空间站长期飞行,一方面考验的是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另一方面更考验的是航天员对空间站的维护维修能力。

景海鹏针对这些特点,在训练过程中重点在操作能力上下功夫。他说,只有地面练到极致,在太空面对风险、面对危险,才能临危不惧,才能胜似闲庭信步。每次训练时,拿到操作指南后,他都要求乘组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后,教员再进行总结和讲解。经过这样的训练,乘组的操作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自主乘组的分析、判断、决策、处置能力也是景海鹏反复训练的重点。训练中,乘组广泛采取研讨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方法,对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站维护维修、长期飞行健康防护,特别是应急与故障处置都进行了精心、精细、精准准备。

2022年9月24日,景海鹏、朱杨柱在低压舱训练中。徐部/摄

他对两名队友的飞行品质和飞行细节上也着重进行了培养。“要有一颗大心脏”“遇事不慌,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细节决定成败”“明天即飞天,今天就要做好准备”……这些理念是指令长景海鹏反复给两位年轻队友强调的。

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和训练,景海鹏和两名年轻队友亦师亦友,非常默契,任何一个表情、动作和眼神,彼此之间都能心领神会。“1+1+1=1”,这也是景海鹏给乘组设定的目标。

他还经常给两位队友说:没关系,别紧张,天上有我!

“我们的期待是,到时候请我们的科研人员端着茶杯、喝着茶,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们做实验,我们天地一起享受飞行、分享成果、共享喜悦。”对这次“太空出差”,景海鹏踌躇满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