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大公报报导,推动创科是香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李家超新班子上任一年来推出多项举措提升创科动能,推进“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和创科方面的投资,其中积极发展“北部都会区”,并在其中心地带规划建设“新田科技城”,成为创科发展集群的枢纽,并与深圳产生协同效应。

李家超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香港在科研方面实力雄厚:“香港的强项是有科研人才、科研基础,七成研究(项目)被评为卓越。”未来要有足够的土地及设施,吸引人才发展创科,其中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试行“专项计划”,打破地域界限,激活人流、数据流及资金流,达至湾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新田科技城”的规划蓝图已出炉,其中位于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正是“一区两园”互相配合,利用港深两地优势在河套区共同发展,再把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特区政府加大现有的两大主要引擎,即增加科学园及数码港的容量,吸引重点企业及科研人才落户香港。

四大科研范畴具优势

李家超指出,河套区的创新发展与深度融合,在科研方面,数据、资金及人才是很重要,在这三方面可试行“专项计划”,降低人流、数据流及资金流的阻力。“一区两园”是两个地方、行使两套法律,某些科研项目若透过“专项计划”内的新措施,容许数据、资金及人才跨越地域限制,便能提速提效。“我们现在商议中,心目中都有一些重点研发项目。若涉及数据,内地具有很强优势,我们如何确保这些数据在香港这边做科研的同时,符合内地法律,这是很重要的。”

他指出,香港具有优势的四大发展范畴,即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李家超表示,优势科研项目亦可考虑试行“专项计划”,例如生命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研发的科研项目,提升效益,达至优势互补,“整个大湾区建设,专项概念成功,可把试点覆盖其他领域。”不过,目前两地法制不同,在资金监管及运作等具体操作上的困难需要克服,若能理顺,“专项计划”亦可考虑应用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

特区政府着力巩固强化现有的上游基础科研优势。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宣布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资助有潜质的科研成果落地,继而商品化。李家超指出,经严格评审后,至少有100支科研团队合资格,最高资助额可达一亿元,受资助者可共享科研成果的利益,“因为以前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会归于学校,透过共享成果,团队会更投入,更有动力去做。”

推荐内容